陈林烽
《生命时报》 2025-08-08 第1919期 第3版20世纪80年代,学界首次提出了有关睡眠的“双过程模型(2PM)”。其认为,睡眠受到两大因素影响:一是醒着的时间越长,睡眠压力越大;二是人体生物钟的24小时节律。英国萨里大学团队针对该模型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结合光线对生物钟的作用找到了生理与环境因素对不同睡眠模式的影响。比如,年轻人晚睡晚起并非单纯的“懒惰”所致,真正原因是,其睡眠压力积累较慢,夜间明亮光线(手机屏幕等)进一步推迟了生物钟。而老年人睡眠少、爱早醒的关键原因也不是年龄增长导致的生物钟变化,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包括老年人的睡眠压力减小、长期待在室内、晚上暴露于人工光源下等。
新研究再次证实,双过程模型能够很好地解释睡眠模式变化,这也为制订个性化的睡眠解决方案带来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