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病要治痰

    【byb.cn 】(来源:生命时报)疑难杂症让很多医者备感头痛。从医多年,我在临床实践中愈发深刻地领悟到中医理论的精妙深邃,其中“怪病要治痰”这一理念,犹如一把关键的钥匙,为诸多疑难病症的诊治打开了思路。


  周德安

  《生命时报》 2025-04-18 第1889期 第22版

  中医临床里有句话,叫做“顽疾怪病,均责之于痰”,是说很多看似莫名其妙的病症,其实背后都是痰在作怪。“痰”是中医学中具有特殊含义的名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痰指呼吸道产生的分泌物,可咳出;广义的痰则泛指人体气血不和、脏腑功能失调而引起的以水液代谢失调为主的病理产物,这种痰是无形的,可以随人体的气、血、津、液输布到全身,致使机体某一部位瘀阻不通而为病,故又为致病因素。引起怪病的痰,多属于后者。

  多年前,一位四十多岁的患者因反复眩晕、胸闷、咳嗽辗转多家医院,西医检查始终找不到明确病因。患者形容自己的症状如同“雾里看花”——时轻时重,忽左忽右,甚至出现了情绪焦虑、失眠等症状。我仔细诊查后发现,患者舌苔白腻、脉象滑数,这正是中医所称的“痰浊内蕴”之象。痰浊阻滞经络,上蒙清窍,导致头晕目眩;痰气交阻于胸,则胸闷咳嗽;痰扰心神,则失眠多虑。这类“怪病”看似无迹可寻,实则痰为“百病之源”,需以治痰为先。我为患者制订了以“化痰通络”为核心的针灸方案。经过十余次治疗,患者症状逐渐缓解,痰少而咳止,眩晕大减,情绪也趋于平稳。更令人欣喜的是,患者半年后复诊时告诉我,不仅原有症状消失,连多年未愈的关节酸痛也明显好转——这正是痰湿内蕴导致的“顽疾”被逐出体外的印证。

  还有一位女患者的症状也很奇特。她时常感觉咽喉如有异物梗阻,咳不出又咽不下,异常难受,可喉镜等各项西医检查却并未发现任何明显的器质性病变。我通过辨证,判断这是典型的“梅核气”,是因情志不遂,肝气瘀滞,痰气互结,停聚于咽喉所致。我为她选取了丰隆穴,此穴堪称治痰要穴,有祛痰湿、健脾胃之功。经过十多次的系统治疗,困扰患者许久的“梅核气”终于消失不见。

  癫痫在中医看来,也与痰邪密切相关,痰蒙心窍是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曾有一例癫痫患者,发病频繁,西药控制效果不佳,每次发作都让家人揪心不已。我在为他诊治时,除了选取常规的平肝熄风穴位外,着重运用针灸调理痰湿。在持续的针灸疗程中,患者的癫痫发作频率逐渐降低,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看着他能逐步回归正常生活,我由衷地感到欣慰。

  经过多年的临床反复验证,我创立了针灸治痰的处方——“化痰方”,选穴包括中脘、内关、列缺、丰隆、公孙。本方不仅可以治疗咳喘、咽喉不利、梅核气、胸闷、腹胀等多种痰证,亦常作为化痰的针灸基础方,加减化生出针灸“涤痰方”“豁痰方”“消痰方”,广泛用于由痰导致的多种疑难杂症,取得显著疗效。

  针灸治痰并非一成不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痰的性质有寒痰、热痰、湿痰之分,痰的病位也因人而异。针灸在应对这些怪病时,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比如,对于寒痰,可采用温针灸,以温阳化痰;对于热痰,则采用清热化痰的针刺手法;对于湿痰,重在健脾祛湿。同时,还可以结合艾灸、拔罐等辅助疗法,以增强祛痰的效果。如今,这套治痰理论已应用于中风、精神疾病、儿童多动症等30多种疾病的临床实践。(连载13,本文由本报记者董长喜采访整理)
© 2008-2025 byb.cn
北京有什么健康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