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b.cn 人体管道工】本篇是接上篇《胆结石引急性胆囊炎我把胆摘了》的下集。上集说到,我在2025年4月6日突发腹痛,原以为是受寒引起的,但在穷尽各种办法后,症状仍未完全缓解。4月10日急诊住院,诊断为胆结石引起的胆囊炎,需手术治疗。4月15日,行全麻腹腔镜下胆囊摘除术,术中取出一颗2.3厘米,重5.3克的黑色胆结石。因胆囊发炎,吸出80毫升脓性胆汁,故需插引流管引流。4月18日拔管,4月21日出院,总计住院12天。那么,我这病究竟是怎么得的呢?
四、感悟
①我这胆结石是怎么得的?
胆结石的发病率不低,据统计,当前我国胆结石总体患病率约为10%-15%,其中胆囊结石发病率已达10%;在年龄差异方面:60岁以上老年人患病率显著升高,达到20%-30%,且发病率随年龄增长逐步增加;在性别差异: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女性患者占比约70%,且与激素水平、妊娠等因素相关。而我的情况,多半还是家族遗传,一家五口(父母+姐哥),四人患有胆结石,其中三人都摘了胆,也许这就是命中注定的事,有些病是刻在基因里的。这次住院,我做了一下调查,也证实了我的这个观点,但确有病友并没有家族遗传倾向,就是自己发病的,看来这有一个遗传概率的问题。
我们知道,在中医里,胆为六腑之一,且十一脏取决于胆,所以胆的作用相当重要。肝胆是管疏泄的,长期的情志不畅,最容易导致肝胆出问题。那我这胆结石究竟是怎么得的呢?
我在2000年从国营企业辞职,下海创业做IT网站。当时的工作非常的辛苦,但好在头几年时机赶的比较好,企业还能盈利。但2001年1月29日体检报告就显示,我已经有“轻度脂肪肝”,但此时还没有胆结石。
到了2003年,遇到了非典,再加上其他原因,钱不好挣了,并且企业开始出现了亏损,不管你如何努力,都难以改变现状。这种长期的压力和焦虑,必然会反映在身体上,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就是肝胆的疏泄功能出现了问题。
我的胆结石,是在2004年4月22日体检中发现的,当年41岁,胆囊结石为1.2cm,并报告显示轻度脂肪肝。此后每次体检结石都会变大,直到现在。
到了2005年5月13日,心脏也不堪重负,出现了剧烈的心绞痛,当时医院怀疑心梗,给下了病危通知书。虽然后来通过冠脉造影,发现心脏没有器质性的问题,但也给我吓的够呛,以至于我不得不放弃工作,全身心调理身体,从而接触了中医并在2008年创办了“别有病”网站。
因为,在五行当中,肝为心之母,在2004年出现胆结石并伴有轻度脂肪肝,后在2005年又出现心绞痛,实际上就是肝代为心受过,所以,凡事都有因果,现在胆结石的果,就是20年前的因种下的,具体的看下表:

②认知局限
不管是谁,也不管你从事的是什么工作,对事物的认识都会有认知局限。这次生病,乃至住院手术,结果还是不错的,但过程说起来有点复杂。首先,对于腹痛的认识,我根本就没往胆结石和胆囊炎方向上想,因为以前极少腹痛过,只是认为自己受寒了,过往的经历告诉我,受寒了也会导致腹痛,并且有过成功的自救经历。只是当穷尽所有的方法后,症状未能解决,所以就医的时间有些耽误了。如果在不发炎的情况下手术,我应该只需要住院3~4天,而这次居然住了12天。和我同一天手术的两位,都在手术后的第3日出院了,而我又延长了三天。
其实,对于胆结石,我就知道,早晚会挨一刀。之所以没及时手术,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时纠结是切胆还是保胆取石,因为前几年,学术界确实有过这种争论,且在中医里,胆的重要性相当高。可《胆囊良性疾病外科治疗专家共识(2021版)》对此有过明确说明,对于胆囊结石,就是切除胆囊,这也是我在术后才看到的这篇文章。看来现在的医生也是这么执行的。
③关于中西医
虽然自己从事的是中医养生工作,好在还不算一根筋,并未拒绝一切医学。如果固守己见,有可能酿大错。都说医不自医,有时你说别人的时候,很轻松很自信很有把握,那是因为此时你脑子是清楚的,阳气也是足够的;可当你自己生病时,阳气是微弱的,脑子是糊涂和混乱的,因而如果死抱着原有观念,是很难做出正确的决定。像养生大师林海峰,明知食物中毒,仍然相信自己可以解决,拒绝就医,最后意外死亡,才51岁,这就是一个反面的案例。这次,当我在公众号里报告要手术时,有同行嘲笑我,认为学艺不精,他们认为中医可解决一切问题,这显然是一个笑话。大家都知道国医大师张伯礼院士,算是中医大咖吧,在武汉抗疫时,还把胆摘了,难道是他学艺不精,还是他周围的医疗资源不比常人丰富吗?
④这就是人生
住过一次院,经历了一次全麻手术之后,你对人生会有新的认识和思考。病号服和囚服,样式和款式都差不多,一个是在生活范畴上犯了错误,进了医院;另一个是在社会范畴犯了错误进了法院。在医院里,你基本上不再有自己的名字,常被XX床替代(只有在输液时,护士为了避免输错药才会问你的名字),这和在监狱里的情况差不多,都是代号。不生病时,真的不会觉得健康是那么的可贵,等真生了病了,才羡慕周边那些平凡的人,那些送快递的,那些建筑工地的工人,毕竟,他们虽然干着不起眼的工作,挣着微薄的收入,但他们能吃能喝能走能跑,而此时你却躺在病床上度日如年。以前接触过很多的病人,但有些事,不放在自己的身上,完全体会不到生病时的感受,这就叫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
五、关于身体恢复的情况
①体重体脂等参数




②关于饮食、大小便、运动、睡眠
饮食:大家从前面的体重体脂相关的指标已经可以看出,身体正在恢复当中。事实上,从4月15日手术,截止发稿时,近三周时间了,饮食已经恢复到术前的水平,基本上啥都能吃,包括鸡蛋、羊肉、牛肉、猪肉、鱼虾等,目前还没有发现所谓的“脂肪泻”的情况出现,除了体力差一点外,身体算是恢复到术前的95%吧,其他一切OK。
大、小便:正常。在4月21日出院回到家头五天,痔疮犯了,便血,后来用了5天的马应龙痔疮栓,到4月28日就完全不便血了。然后停用马应龙,5月1日之后,连续多日,大便通畅成形,连水池都是清的,可以说是相当完美的大便。小便也没再出现琥珀色。
伤口:除手摸上去有点敏感和有硬节以外,其他都不错。
运动:体力基本上恢复到术前水平。
睡眠:超过术前水平。晨起口苦现象基本消失。
各项生命体征总体评价,都大于等于术前水平,目前还没有发现有啥不适的情况!
六、关于费用及其他
医疗问题,永远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在国家、医院和患者之间,只能做到让两方面满意,很难三方都满意。看了很多国外的博主谈到了医疗的问题,对比我这次住院手术,我真心感受到了,生在中国是多么的幸福。
首先,效率。我看的是急诊,我是4月10日7:37到的医院;7:50左右看上的医生;7:58分做上的CT;11:30办理了入院手续(实际上应该能更快,因为回家取了点东西);11:38到达病房;14:38,已经开始输上了液。这种效率,绝对的高效。
其次,是费用。我看病的是一家三级医院,非三甲。这次总的住院花费是18359.03,再加上院前的门诊检查等费用,虽然先交了1万元的住院押金,但医保报销完了,自费大约3000元(医保大约负担85%),另外请了一个护工,两天花了440元,想一想啊,住了12天的医院,花了3400多元,从费效比来看,已经相当不错了。我看了一下清单,如果仅看手术费,才2986元。材料费是大头,花了7600多;检查和药品的费用,都是2000多。所以,现在真的感觉,这社保真的不白交啊!!!
总结一下:
关于是否要做手术,我认为,但凡有胆结石的朋友,尤其是有家族遗传倾向的,如果从未有症状的,可以观察,每年做一次B超,看看是不是长大,而一旦有症状,应该尽快择期手术,并且切胆是目前医学界的共识,不要再为保胆和切胆纠结了。因为,胆结石就是一个定时炸弹,一旦癌变,五年生存率相当的低。那个从美国回来的科学家黄大年,得的就是胆管癌,享年58岁,太可惜了。另外,演员胡兵前不久,也在泰国做了胆囊微创切除术,取出上百颗石头。不过他做的不是全麻,手术居然做了六个小时,而且中途还因气管炎发作和语言不通,差点出现意外,对比一下,我的手术还是相当顺利!单就手术而言,可打95分。
关于医院和医生的选择,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已经是有几十年的实践了,技术相当成熟,虽然从手术难度来说,属于三级手术(最高难度是四级),但一般的医院和医生都可以做,不必非去三甲找名医。不是不相信中医,而是西医在这方面更有优势。不要恐惧全麻,现在医生可以精确控制到秒,也就是说想让你啥时麻啥时醒都是可以的。
不要暴饮暴食:在住院时,和一些病友聊天,包括胰腺炎、阑尾炎、肛周脓肿等,基本上都是大吃大喝造成的,所以这点大家要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