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b.cn 】(来源:生命时报)上海市读者秦先生问:我的妻子83岁,患高血压、高血脂多年。近期体检发现,左干开口处管腔钙化斑块、管腔轻微狭窄;右冠脉开口处管壁钙化斑块,管腔轻微狭窄。医生嘱咐除降压药和降脂药外,加服阿司匹林肠溶片。但该药存在一定的出血风险,服药期间该如何监测,服药有何注意事项?
作者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陆浩□住院医生许宇辰
《生命时报》 2025-02-21 第1873期 第17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陆浩、住院医生许宇辰解答:您的妻子长期患高血压、高血脂,且影像学检查显示有冠脉钙化斑块和轻度狭窄,根据《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基层版》,属于心血管病发病高危风险人群。但由于年龄大于70岁,且每位患者的具体病况有差异,因此是否服用阿司匹林,还需遵医嘱并结合具体情况做综合评估。
阿司匹林作为一种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尤其是在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疾病的二级预防中效果显著。它可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从而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该药确实存在不良反应,最常见的包括胃痛、恶心及胃肠道出血等。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尤其是老年人,可能增加消化道出血风险,使用时需特别关注出血风险,定期监测健康状况,确保安全用药。
服用阿司匹林后,可通过定期检查血常规及大便隐血,关注是否有贫血、血小板减少及大便隐血阳性等情况;关注是否有牙龈出血、皮肤青紫瘀斑及大便变黑等出血倾向症状,来监测出血风险。如有以上症状,需进一步就诊,及时调整用药。阿司匹林相关消化道损伤,一般在服药3个月时达到高峰。因此服药时,还可遵医嘱加用质子泵抑制剂(雷贝拉唑、泮托拉唑、奥美拉唑等)3~6个月,6个月后再考虑是继续还是间断服用该药。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阿司匹林肠溶片需空腹服用,建议至少餐前30分钟服用,不要压碎、掰开及咀嚼。普通片剂可餐后服用,以减轻胃肠道反应。另外,建议每天在固定时间服药。
需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者,服药前建议检测幽门螺杆菌,阳性者需先进行根除治疗。如有肝功能及肾功能异常,也要及时告知医师。部分患者若服药后过敏,如出现荨麻疹、面部肿胀、哮喘、休克等,应停药后就医。避免将抗血小板药物与其他抗凝药物合用,后者包括华法林、利伐沙班、艾多沙班等;与其他抗血小板药物(如氯吡格雷、替格瑞洛、双嘧达莫等)联用,也需咨询医师。另外,服药期间避免饮酒,以免增加胃黏膜损伤和出血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