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b.cn 】(来源:生命时报)近日,《欧洲预防心脏病学杂志》发表一项研究指出,全球心血管病负担依然严重,背后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就是高血压。具体来看,一半以上的心血管患者寿命损失,都与收缩压(高压)升高相关。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刘 健
《生命时报》 2025-02-11 第1870期 第17版
这项研究基于2021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数据,涵盖204个国家和地区。结果显示,1990~2021年,全球55岁及以上人群中,年龄标化的心血管病发病率、伤残调整寿命年和死亡率均有所下降,但由于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数量增长,全球心血管病负担仍将持续增加。男性心血管病负担比女性更重,心血管病负担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尤其是80岁以上人群。在危险因素方面,收缩压升高的影响最大,占比54.57%,是最主要的可调节危险因素,其他关键危险因素还包括不健康膳食、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环境颗粒物污染、吸烟、空腹血糖升高、肾功能不全、体重指数升高等27项。
从具体疾病来看,收缩压升高是缺血性心脏病、中风、高血压性心脏病、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饮酒是心肌病和心肌炎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吸烟是主动脉瘤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空腹血糖升高则是下肢动脉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是“生活方式病”,要想把血压控制好,只靠规律服药是不够的,应把降压理念付诸于日常行动,具体包括以下措施。
加强监测。定期在家自测血压是一种方便、经济、有效的血压管理方法。若多次测量血压高于140/90毫米汞柱,或血压昼夜波动较大,应及时就医。
减钠增钾。高血压患者每天盐摄入量不宜超过5克,可以使用限盐勺来控制用量,有条件的可使用低钠盐代替普通食盐。同时,建议补充富含钾的食物,比如油菜、菠菜、蘑菇、香蕉、橙子等。
戒烟戒酒。建议高血压患者不要吸烟并远离二手烟,同时也不宜饮酒。
控制体重。肥胖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建议通过调整饮食和运动来控制体重。研究发现,患者每减重1公斤,血压可降低约1毫米汞柱;如果减重超过5公斤,可以使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下降5毫米汞柱。
规律作息。熬夜、失眠或者睡眠质量差,都可能导致血压升高。建议每天保证7~8小时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或熬夜。
此外,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是治疗高血压的关键措施,患者不可擅自停止服药、随意换药、轻易减量。一般建议早上服用降压药,一方面符合大多数人的血压自然波动规律,另一方面有助形成服药习惯,使服药更有规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