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家长讲师、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 卢丹丹
《生命时报》 2025-02-11 第1870期 第10版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父母的养育经验不同。作为经验不足的新手爸妈,往往会特别重视家里的第一个孩子,小心翼翼、严格按照“书上的要求”去养育;有了经验以后,精神上不再那么紧张,对老二老三的教养也就更放得开一些。所以,老大看起来有点“傻”,老二老三则看上去很“精”。另外,从中国数千年来的传统来说,家里最大的孩子,往往被冠以 “长子、长孙”的称号,在得到优待的同时,一般也会被寄予厚望,被要求严格遵家庭规则与家庭价值观,并且要成为弟弟妹妹的榜样,所以,老大往往循规蹈矩,不敢有犯规的行为,看上去“傻乎乎的”。而老二老三就不一样了,他们离“权力中心”足够远,反正“天塌下来有老大顶着”,往往会尝试挑战权威。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生存压力,对于老二来说,他的“精”更多的是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因为老大和老三都更容易获得父母的照顾与关注,老二在很多时候只能靠自己;而对于老三,他的“精”,一方面作为家里年龄最小、能力最弱的孩子,需要证明自己的能力与价值;另一方面,在获得家庭所有人“照顾”的情况下,他可以更好地去做自己,尽情发挥自己的天赋。
因此在家庭中,出生顺序不同的孩子,各自有自己的“座右铭”:老大是“我要听话”,只有听话,父母才会喜欢我,我才会有价值。老二是“我要超越”,他一出生,就有一个各方面都比自己厉害的老大在家里了,他的直觉是,为了获得父母的关注,必须做得更好;老三是“我有特权”,他的想法是,在这个家中,我是最小的,反正都不如老大和老二,不如心安理得地享受这一切。出生顺序确实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孩子的人生,作为父母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要让孩子生活在一个合作而非竞争的家庭氛围中,不去评判与“比较”孩子。如果一个家庭中充满竞争,孩子会认为家里的资源是有限的。但是,如果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合作与鼓励的家庭氛围中,他们就不会觉得家里的资源是有限的。父母需要做的是肯定每个孩子的优势,并引导他们互相帮助与合作。
此外,还要适当减少对老大的期待与要求。“老大不需要让着弟弟妹妹”,因为他也只是一个孩子,可以给予他权力,帮助爸爸妈妈管理弟弟妹妹这个“团队”,既能锻炼他的能力,又能让他不嫉妒弟弟妹妹,更好地合作。对于老二来说,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多理解与接纳他的情绪,让他在一个家庭中更有安全感,不需要“精明”,也能自在地生活。对于老三,需要树立明确的规则,培养其独立自主的能力,让他有机会体验与学习各种技能,而不是被照顾与包办。
更为重要的是,父母要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被爱。当出现手足之争时,父母不要做法官和裁判,而要做倾听者、翻译官和引导者。倾听者是指,要去倾听每个孩子的感受与想法,去了解事情发生的来龙去脉。翻译官是指,看到每个孩子行为背后的信念,帮他们把内心的感受与想法表达出来,并给予理解和尊重。引导者是指,把权力还给孩子,引导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这样,孩子不仅不会觉得父母不公平,还会从中学到倾听、合作、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