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孙永安 □博士后 张 晨
《生命时报》 2025-01-07 第1863期 第17版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突然发作的脑血管疾病,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类。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有近200万例新发脑卒中病例。脑卒中发作后,患者可能出现瘫痪、语言障碍、认知障碍等严重后果,且需终身服药干预,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还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脑卒中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脏病、吸烟、酗酒、缺乏锻炼等。不同地区因经济发展水平、饮食习惯、医疗条件等存在差异,面临的脑卒中风险也有所不同。
东、中部发病风险更高。新研究显示,我国目前可能处于营养转型的第四阶段,即工业化社会阶段,糖尿病、肥胖和其他非传染性疾病是高收入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的疾病,这些疾病均为脑卒中的致病因素,而中、高社会经济水平的区县主要位于东、中部地区。
在东部地区,很多经济水平较高城市的生活节奏快,居民工作压力大,饮食多以高盐、高脂为主,导致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发病率上升;代谢综合征、肥胖、缺乏运动等现代生活方式病在东部也更突出。东部地区老龄化程度较高,而老年人群更易受脑卒中影响。中部地区一些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方,很多中青年人外出务工,留守老人较多,导致家庭照顾不足,老年人健康问题得不到及时关注,增加该地区脑卒中发病率。
西部防病不可松懈。当地居民饮食中摄入的盐分较高,增加高血压风险;同时更多食用红肉和动物脂肪,会提升血脂水平,增加血管负担。此前数据显示,我国云南、贵州等西部地区的吸烟率较高。研究表明,吸烟者患腔隙性脑梗死的风险增加2.23倍。
预防脑卒中,不同地区居民应有侧重地改善生活方式。东部地区建议积极推广健康饮食理念,减少高脂、高糖、高盐食物摄入,提倡地中海饮食模式(强调橄榄油、鱼类、蔬果、全谷物等摄入);建立和优化社区健身设施,推广居家锻炼方式,提高居民身体素质;政府可与社会组织合作,构建全面的心理健康支持体系。中部地区在倡导平衡膳食、积极运动等的基础上,应加强农村医疗体系建设,提高脑卒中识别与急救能力;通过多种渠道普及脑卒中知识,提升院前急救效率。西部地区需改善偏远地区医疗卫生条件,确保急救通道畅通无阻;提倡适量减少腌肉腊肉、酥油茶等食物摄入;该地区心脏病患病率较高,有必要强化心血管病的筛查与管理,及早干预;可结合当地特色,推广适合高原环境的有氧运动项目,如徒步、骑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