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b.cn 】(来源:生命时报)随着血管影像学及高分辨核磁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脑动脉夹层病例得到确诊。脑动脉夹层是指脑动脉内膜撕裂,导致血液进入动脉壁形成壁间血肿,进而造成血管狭窄、闭塞或形成假性动脉瘤。严重时可引发卒中,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和预后。因此,早诊早治至关重要。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脑病科副主任医师 文 洁
《生命时报》 2024-12-27 第1860期 第17版
不久前,一位34岁患者张先生因左耳突然出现尖锐样耳鸣,随后有头晕、恶心呕吐、行走不稳、视物重影症状,伴左侧口角歪斜、右侧面部麻木,来到我院就诊。他没有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危险因素,但发病前曾做过颈部按摩。在进行颅脑磁共振后,医生发现他的右侧小脑半球、左侧桥脑急性脑梗死,进一步做全脑血管造影术显示其左侧椎动脉有不规则狭窄,判断他患有夹层动脉瘤。之后,张先生接受了药物治疗,遵医嘱服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5个月,并辅以生活方式调整,后复查显示夹层动脉瘤强化信号明显改善,头晕、耳鸣等症状也有所减轻。
脑动脉夹层好发于中青年人群,是青年卒中的常见病因,约占45岁以下缺血性卒中的20%。发病时,患者会出现头痛、眩晕、肢体乏力、言语不清、视物不清或黑朦、口角歪斜、复视等症状,严重时会出现昏迷。其中,头痛是最常见症状,可伴有颈部疼痛或肩部放射痛。一旦出现这些症状,患者及家属应立即就医。若不及时干预,脑动脉夹层可能引发严重的脑血管事件,如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导致患者残疾甚至死亡。
脑动脉夹层的高危因素包括高血压、颈部外伤史、口服避孕药史、偏头痛、遗传性疾病等,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也可增加患病风险。高危人群预防脑动脉夹层的关键在于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同时定期进行血管影像学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血管病变。另外,建议高危人群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等,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以减少对血管的刺激。
一般来说,可通过脑血管造影、颅脑磁共振、颈部超声等检查,来确诊脑动脉夹层。确诊后,可通过药物和手术两种方式治疗。不严重的血管夹层或没有并发症的患者,建议采用药物治疗,如抗血小板治疗,一般治疗3~6个月;如有重度狭窄、不稳定斑块,可进行3~6个月抗凝治疗,狭窄改善后可继续抗血小板治疗。药物治疗后仍出现脑梗的患者,可能需要植入血管支架或进行取栓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