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老年内科副主任医师 王 征
本报记者 牛雨蕾《生命时报》 2024-12-13 第1856期 第5版
握力不对称指老人非优势手与优势手(惯用手)之间的握力存在较大差异,一般是以二者的比值,即非优势手握力(千克)除以优势手握力(千克)为衡量标准,小于0.9为显性握力不对称,大于1.1则是非显性握力不对称。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老年内科副主任医师王征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健康人双手的握力本就存在差异,非优势手会略低于优势手,研究已将误差考虑在内。因此,显性不对称是优势手握力远远强于非优势手,二者的差距超过正常范围;非显性不对称是本该较差的非优势手,握力反而超过优势手,都需要引起警惕。研究人员整合多篇论文后发现,握力不对称可能与多种疾病的发生风险增加相关。
①功能障碍。一项对近2万名50岁以上人群的研究发现,握力不对称人群未来出现功能障碍的风险增加11%,低握力人群未来出现功能障碍的风险增加42%,两种情况同时存在的人,风险会增加81%。
②跌倒。一项对1万多名老人的研究发现,握力不对称性大于10%(即比值大于1.1,下面以此类推)、20%、30%的老人,未来发生跌倒的风险分别增加7%、12%、15%。这是因为,握力不对称可能代表神经肌肉系统有功能缺陷、力量失衡,因此会增加跌倒风险。
③神经系统疾病。一项对1.7万名老人的研究发现,仅存在低握力时,老人认知水平较低的风险是正常人的1.64倍,若同时出现握力不对称,认知水平较低的风险则增加到2倍。王征表示,握力不对称可能是神经系统疾病的一个表征。
④心理疾病。一项纳入4000名60岁以上老人的研究发现,握力不对称或低握力均与老年女性的抑郁相关,如果同时存在,对抑郁的影响会更大。还有研究发现,单侧握力突出与精神分裂、双向情感障碍等相关。
⑤慢性病共病。研究发现,握力不对称与心血管疾病、慢阻肺、卒中、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肥胖等慢性病的共病风险相关。我国一项对408位60岁以上老人的研究发现,低握力和握力不对称共同增加了老人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国外也有学者发现,握力不对称每增加10%,慢性病累积发病的风险就增加17%。
王征表示,握力检测具有检测流程简单、容易获得等特点,相关学者创造性地研究出握力不对称与诸多疾病的关联,能为预测老年常见病提供更多参考依据。
自测握力非常简单,老人只需要准备好握力计,呈站立位,双脚分开与肩同宽,手臂伸直;左右手分别以最大力气去握握力器,每侧两次,两次之间间隔60秒,分别选取最大值。一般来说,老年男性握力在28千克及以上,老年女性在18千克及以上为正常情况,低于这两个数值就可以定义为低握力;自测握力是否对称,只需将非优势手的千克数除以优势手的数值,再与标准对比即可。肌肉受伤、关节炎疼痛等都会导致一侧手的握力下降,测量时需排除相关因素影响。需注意,握力不对称与低握力同时存在时,才与较高的健康风险相关,如果老人仅测出握力不对称,则不需要太紧张。
王征表示,健康老人想提升或保持握力可以尝试以下3种方法:一是进行每周3次、每次30~60分钟的有氧运动,维持整体肌肉力量;二是用哑铃、弹力带等健身器材,进行每周3次的抗阻训练,维持上肢力量;三是补充蛋白质等营养,但摄入量需在肾脏健康代谢的限度内,不宜过多,建议老人每餐都有一定量的动物性食物,达到每天鱼40~50克、畜禽肉40~50克、蛋类40~50克的摄入量。
对于已经比较衰弱的老人,手部抓握训练比较合适,下面为大家介绍两种常用方法。1.握毛巾训练。老人坐在椅子上,把两条干净的毛巾卷成球状,两手各拿一个,同时使劲握住,维持5秒后放松;初练者每天进行3~4组,每组15~20次,熟练后可逐渐增加强度与时间。2.腕关节桡偏训练。双手垂放,掌心始终朝后,横向摆动手腕,使指尖向身体方向划弧,到达极限位置,前臂产生明显拉伸感,然后缓慢恢复原位,15~20次为1组,每天练习3~4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