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
西安体育学院运动与健康科学学院教授 苟 波
本报记者 董长喜 王冰洁《生命时报》 2024-12-10 第1855期 第1版
如今,越来越多人意识到规律运动对健康的重要性,但又难以在繁忙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专门挪出时间来动一动。不过,《英国运动医学杂志》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给出了一种简单到不需要动脑子的长寿秘诀:只需要每天在零散时间里迈开腿,走一走。
多走半小时就能延寿
新研究中,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的研究人员从“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的数据库中筛选出所有40岁以上人群的日常活动数据, 并根据运动量划分出4个等级,分别是最不活跃组、中等水平组、较高水平组,以及最活跃组。其中,最活跃组的活动量相当于每天以4.8公里/小时(正常成人的平均步速为4~6公里/小时)的速度步行160分钟。分析结果显示,以4.8公里/小时的步行速度为标准配速,如果最不活跃组不做出任何改善,预期寿命将减少5.8年,但若将活动量增加至中等水平,寿命可延长0.6年;增加至较高水平,寿命可延长3.5年;增加至最活跃水平,寿命可延长5.3年。
不过,研究人员特别指出,由于不同组别的初始活动量不同,增加不同步行时间获得的健康效益也不同。
对于最不活跃组,想达到中等水平组活动量,需额外步行28.5分钟,每累积1小时可使寿命延长6.3小时。但若想获得最活跃组的健康效益,则需额外步行111.2分钟或进行同等强度的其他运动,可将预期寿命延长10.9年;对于中等水平组,想达到较高水平组的活动量,需额外步行27.8分钟,每累积1小时可使寿命延长约3小时;
对于较高水平组,想达到最活跃组的活动量,需额外步行55分钟,每累积1小时可使寿命延长约1小时。
西安体育学院运动与健康科学学院教授苟波告诉《生命时报》记者:“这一研究说明日常保持适度活动,哪怕只是抽出时间散散步,就是在延寿;每天多走一会,寿命就会延长一点,简单而有效。”
每动一下就是为健康“充值”
说起运动,不少人误以为只有专门抽出时间、精力,并“一次性”完成的身体活动才作数,但其实,身体活动不单指这些特定运动。大量研究证实,日常生活中的一切活动,包括休闲娱乐、上下班通勤、做家务,以及专门的游泳、跑步等都算作身体活动。
每日最基本运动:日常活动。只要身体是非静止的,有骨骼肌收缩就有能量消耗,就可算作身体活动,包括起身坐下、走路、上下楼梯、做家务,甚至是吃饭,通常是基于生存或工作需求进行的。这些最基本的身体活动在一天中所占时间最长且强度最低,往往只需一点小改变就可达到增加活动量的目的,而且适合所有年龄段人群。比如,尽量能坐不躺、能站不坐、能走就走,让身体多动起来。
近期,《英国运动医学杂志》刊发的另一项新研究发现,对于不常锻炼的女性来说,每天花1~2分钟进行“剧烈版”的日常活动,比如快速爬楼梯、提重物等,可显著降低心血管风险;每天进行3~4分钟,心血管风险几乎减半。可以说,每多动一分钟,就成功为寿命“充值”一次。
每周3~5次:有氧运动。慢跑、游泳、打太极拳等有氧运动可显著提高心肺机能、改善健康,效果远高于日常身体活动。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成年人需满足每周至少5天、累积150分钟的中等强度(心率100~140次/分钟),或每周3天、累积75分钟高强度(心率超过140次/分钟)的有氧运动。
每周至少2次:力量训练。相较于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可增加肌肉对阻力的对抗能力,达到增加肌肉量、提高骨密度的效果,比如仰卧起坐、深蹲、俯卧撑等自重训练。这种训练通常需多次数、多组数,并追求力竭,推荐时长比有氧运动短,每周完成至少2次30分钟的训练即可。在规律的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后,别忘了每周做2次瑜伽等拉伸运动,有助放松肌肉、增加柔韧性,以“酸加、痛减、麻停”为原则,每次10~15分钟即可。
时长严格限制:静态运动。如果运动也分“高低贵贱”,有一类需被严格限制,即看电视、玩游戏、伏案工作等身体会长时间“静止”、常伴随久坐的行为,通常与不良健康结果有关。建议这类静态运动一次别超过1小时,这期间也要多做做“微运动”,比如站起身伸伸懒腰、走动走动,时不时打断久坐。
步行最简单且易坚持
在所有运动项目中,步行是最简便易行,也是最易坚持的。已有多项研究指出,快走(步行速度超过6.5公里/小时)不仅可降低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风险,有助控体重、促睡眠,还可延长癌症患者的生存期,堪称“无本万利”的锻炼方式。不过,苟波指出,每个人的身体情况不同,需要制定适合个人的步行方案,才能更安全、高效地从中获益,进而养成终身运动的习惯。为此,专家给出了以下建议:
将快走融入生活。通勤上下班时可提前1~2站下车,然后步行到终点;距离不超过5公里的可骑行上下班;平时坐电梯的可改走楼梯(建议先找专业人士评估膝关节功能),同时,建议适当加快走路速度,达到“能说不能唱,微微出汗”的程度即可。但如果是每日饭后散步,速度就不要太快了,以免造成胃部不适。
做好运动前准备。无论是步行还是其他锻炼,都要穿着合适、防滑、缓冲性能好的运动鞋和棉质透气的运动袜,并保持正确姿势,以防受伤。比如,步行时需双眼平视前方、抬头挺胸,微微收腹,两肩稍稍向后舒展;后蹬时的着力点侧重在脚掌前部内侧;步幅适当大些,以充分调动臀腿肌肉。
不要突然“上强度”。持续性是获得运动效果的关键,不妨先从强度最低的日常活动慢慢开始,以免突然“上强度”引发内心的抵触情绪,但随着健康状况的改善和适应,可逐渐添加其他更高强度的有氧运动,待习惯养成后可考虑加入力量训练;也可寻求外力帮助,比如用手机设置运动提醒,或找个朋友一起锻炼,逐步形成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