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 曾小峰
本报记者 王思予《生命时报》 2024-11-01 第1844期 第16版
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曾小峰介绍,狼疮是一种可累及全身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尚不明确,与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曾小峰团队近期发表在《科学通报》上的最新研究显示,我国狼疮患者平均年龄为43.03岁,女性占比81.33%;女性发病率高峰在30~49岁,男性发病率高峰在40~59岁。目前尚不清楚为何女性发病多于男性,初步判断和雌激素有关。2013~2017年间,我国狼疮患病率年均增长21.5%,呈上升趋势,这主要归因于更多的年轻狼疮患者能够早期识别、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曾小峰表示,尽管目前狼疮无法根治,有“不死的癌症”之称,但它远没有癌症可怕,属于可控制的慢性疾病,且患者的生存状态已经明显改善。只要早发现、早治疗,大部分患者可以和正常人一样结婚生子和工作,一般不会影响寿命。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狼疮的5年生存率不到40%,现在10年生存率可达96.8%。换言之,患者完全能活10年、20年甚至更长时间,“大家没必要认为这种病很恐怖。”曾小峰强调,每个人都要对狼疮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它不是不治之症。
狼疮的治疗主要分为两种情况:1.急性期治疗,也叫诱导缓解,就是在发病最严重的阶段,通过激素等干预,来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2.平稳期治疗,也称维持治疗,主要通过羟氯喹等基础药物进行干预或预防,有些患者在此阶段可以不吃药。总之,只要到正规医院风湿免疫科进行规范治疗,遵医嘱用药,大概每3~6个月复查一次,狼疮基本会得到控制。
现在,临床上治疗狼疮的药物不只有激素、羟氯喹和环磷酰胺。免疫抑制剂吗替麦考酚酯、硫唑嘌呤、环孢素、他克莫司、来氟米特等早已应用于临床;前几年,新的生物制剂贝利尤单抗、泰它西普、利妥昔单抗等也逐渐在国内应用。此外,CAR-T细胞疗法也逐渐扩展到狼疮的治疗。今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报道了曾小峰团队用CAR-T治疗狼疮伴有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的病人,达到临床完全缓解,且患者停用了糖皮质激素和所有免疫抑制剂。总的来说,狼疮的治疗逐渐向少激素甚至无激素的时代过渡。
“狼疮患者的依从性对治疗效果至关重要。”曾小峰表示,调查发现,听从医嘱的患者预后都较好,而不能定期复查、拒绝用药的患者,狼疮很容易进展到后期,出现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如果发现自己或家人出现面部红斑、关节肿痛、大量脱发等可疑狼疮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的风湿免疫科就诊。在治疗过程中还要避免几个误区:1.恐惧激素。有些人认为狼疮治疗就是打激素,会引起肥胖甚至糖尿病等副作用。实际上,激素的副作用因人而异且比例不大。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激素的副作用不断减少,且正规治疗中会视情况使用激素,并非长期使用。目前,狼疮的急性期治疗还没有比激素更有效的药物,如果因惧怕激素而贻误病情,反而得不偿失。2.听信偏方。临床上,有很大一部分患者因听信“祖传秘方”,彻底失去了正规治疗的机会。
预防狼疮发作,日常要注意几点:1.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如健康饮食、适当运动、睡眠充足、避免烟酒等。2.避免阳光直射,有高危患病因素的人群应尽量避免在强烈阳光下活动,可选择遮阳衣物和使用防晒霜。3.预防感染,注意个人卫生,尽量避免接触感染源,定期接种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