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评论员 温一如
《生命时报》 2024-10-29 第1843期 第5版
近年来,我国着手挖掘银龄人才。比如教育部、财政部部署实施2024年银龄讲学计划,招募7000名银龄讲学教师,发挥优秀退休教师引领示范作用,支持农村地区教育发展;云南省着力构建“银龄医师”保障体系,吸引省内外退休医疗卫生人才,服务各级公立医疗卫生机构;黑龙江省从公安、检察院、法院等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干部中招募“银龄调解员”,截至10月已选聘1174人,调解各类矛盾纠纷4300余件;全国老龄委组织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农业科技等方面的老专家、老教授,启动援助西部的“银龄行动”,截至10月,全国参加“银龄行动”的老年志愿者累计700余万人次,开展援助项目4000多个。
银龄人才有很多独特优势,比如专业方面,他们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知识,能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专业指导;影响力方面,银龄人才在行业内往往享有较高的声誉,他们的参与能提升项目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吸引更多人参与和支持。积极发挥银铃人才的作用,不仅能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银色动力,还能为老人提供新的平台,有助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因此各地都需要继续加大支持力度。
从政府层面看,一是要提供政策支持,主动建立各行业的银龄人才信息库,在企业和银龄人才之间架起沟通桥梁,让银龄人才能在合适的领域继续发挥作用。二是完善人力资源服务体系,为老人提供必要的职业培训和就业咨询,帮助他们掌握新技能,以便在提供经验和专业支持的同时,适应不断变化的劳动市场。同时,为了充分保障银龄人才的劳动权益,相关社会保障、薪酬待遇、职称延续等方面的规范都需要加以完善。
春蚕不老,夕阳正红。现代社会银龄人才资源丰富,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也需要他们添砖加瓦、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