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患者五年生存率93.6%

    【byb.cn 】(来源:生命时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公布喜人数据,乳癌患者五年生存率93.6%

       受访专家: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副主任医师、教授  江一舟

  本报特约记者  王懿辉  □本报记者  张  芳


  在刚举办的第十六届上海国际乳腺癌论坛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披露了一组令人兴奋的数据:该院乳腺癌患者5年总生存率达93.6%,10年总生存率为82.6%,临床诊治和研究水平均已达到国际先进发达国家水平。


  不再是“谈瘤色变”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今年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被统计的185个国家和地区的36种癌症中,乳腺癌以226万新发病例数,首次正式取代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占所有新发癌症病例数的11.7%。此外,在造成女性癌症死亡的癌种中,乳腺癌仍居第一。在我国,乳腺癌虽然不是第一大癌症,但却是居于女性首位的恶性肿瘤,每年新发乳腺癌患者数量达到40余万。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外科兼乳腺外科主任邵志敏教授介绍说,为了将乳腺癌变成一个不再让人“谈之色变”的肿瘤,他们经过多年努力,取得的成绩令人欣喜:在医院治疗的乳腺癌患者5年总生存率达到93.6%,相较10年前提升9.1%;10年总生存率达到82.6%,较10年前提升16.3%;保乳手术患者复发率仅有3%患者生存率提升速度是国外先进发达国家水平的2倍。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副主任医师江一舟教授补充说,自19世纪80年代至今,乳腺癌的外科发展史可以总结为兼顾安全性和美容性的人性化发展之路。由最初的根治术,发展到如今的保乳手术、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乳房重建手术,致力于尽可能安全地保留美丽。该院在保乳手术技术方面运用了肿瘤整形技术,结合病灶部位设计手术切口,运用容积移位、容积替代等技术,尽可能提高保乳术后的美观度,降低乳腺癌保乳术后的局部复发率;对于全乳切除的患者,则个性化提供乳房重建的机会,在切除乳房后进行自体重建或植入物重建,并在重建术后从医患双方角度,综合评估重建的美容度。


  得益于多学科理念和规范化流程


  乳腺癌患者生存率的显著提升,邵志敏教授认为主要得益于两方面。首先,科室积极践行并通过各种学术会议和平台,向全国倡导推行乳腺癌诊治全流程的规范,依托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平台,每2年更新发布一版《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分别在诊断和术后辅助治疗中提出了具体要求。比如,对于术后辅助全身治疗,指南提出了基于复发风险、分子分型和不同治疗方案预期反应性的方案,将辅助治疗方案分为推荐、考虑、可选三个类别,遵循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制定治疗策略,确保患者接受合适的术后辅助治疗。


  第二个原因是贯彻乳腺癌实体化多学科的综合治疗。医院依托每周一次的乳腺癌多学科病例讨论,以及浦东院区的乳腺癌多学科门诊和多学科综合病房,将多学科理念和实践贯穿于治疗全过程,“一站式”解决患者问题。江一舟举例,当一名三阴性乳腺癌骨转移的患者带着大包小包资料来到乳腺癌多学科门诊,首先接待她的是专业医护人员,会帮助按照时间顺序理清记录病史,并挑选出关键的影像资料交给影像科专家阅片、确定分期、判断复发转移部位、评估既往治疗疗效。之后,邵志敏教授会同乳腺癌综合治疗团队专家范蕾教授一起条分缕析,制订该患者的下一步系统治疗策略,筛选合适的靶向或免疫治疗方案。放疗科专家则会结合影像资料,针对该患者的骨转移部位和症状进行综合评估,给出骨转移灶放疗的意见和具体计划,避免骨折、骨痛等骨相关事件的发生。


  技术上的不断进步,也为提升乳腺癌患者整体生存率打下扎实基础。近些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科室团队针对乳腺癌中最“凶险”的三阴性乳腺癌发起持续攻坚,乳腺外科团队建立了全球最大的三阴性乳腺癌多组学队列,发现中国三阴性乳腺癌独特突变谱特征,并基于大数据,提出了“基于复旦分型的三阴性乳腺癌精准治疗策略”,达到国际先进发达国家水平,在全球填补了相关研究的空白。团队开发的“复旦分型”检测试剂盒,已应用于10家医疗单位,惠及2000余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有力破解了三阴性乳腺癌的诊疗“难题”。


  切除肿瘤不是治疗全部


  伴随着乳腺癌患者生存率的显著提高,包括康复护理和心理健康在内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被提上重要位置。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早在2004年便已经开始乳房重建手术,倡导“不让乳腺癌患者失去乳房”的治疗理念,这已经经成为医院乳腺中心常规手术之一。2021年,医院在浦东院区开设全国首个针对术后乳腺癌患者乳房重建的多学科门诊,门诊中多学科专家团队,结合每个病人病情、体态,就乳房重建治疗方案中的手术时间、重建方式、假体选择方面,与患者进行充分、个体化沟通。该多学科门诊还首次纳入肿瘤护理专家共同参与,向乳腺癌患者提供康复指导和心理咨询。“手术起步时期,选择乳房重建手术的患者比例不足2%,但经过17年发展,从这项手术获益的肿瘤患者比例增长约6倍。多年随访数据证实,乳房重建手术的5年生存率与传统手术方式相当。”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肿瘤院副院长吴炅教授说。


  乳腺癌患者术后常会遇到的另一个问题是继发性上肢淋巴水肿,可使患者手臂变粗、患肢活动范围受限,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由于该问题主要与腋窝淋巴结清扫有关,2020年,医院开设淋巴水肿评估门诊,由乳腺外科专业护理团队,给予就诊患者耐心评估及专业化的干预措施。靠着这些努力,复旦大学附属肿瘤院多管齐下,逐渐将乳腺癌变成一种“慢性病”,在国际同行中站稳了脚跟。“可以说,目前我们的诊治水平已齐肩国家先进发达国家水平。”邵志敏说。

© 2008-2024 byb.cn
北京有什么健康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