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帝曰:余已闻天度矣。愿闻气数,何以合之?岐伯曰:天以六六为节,地以九九制会,天有十日,日六竟而周甲,甲六覆而终岁,三百六十日法也。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其气九州九窍,皆通乎天气。故其生五,其气三。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合则为九。九分为九野,九野为九脏;故形脏四,神脏五,合为九脏以应之也。
【点评】本段阐述了天地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①帝曰:余已闻天度矣:已闻:已经了解
②愿闻气数,何以合之:气数:相对应于天度而言的气候变化;何以合之:指气数以什么来与天度对应
③天以六六为节:二十四节气,每月分为两段,月首叫“节气”,月中叫“中气”12节气+12中气=24节气。所谓六六为节,即是6+6=12,为一节气。
④地以九九制会:前文说的是天,本句说的则是地。6+6=12,则9+9=18。那这18与节气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来看一段相关的解释。大家看得懂看不懂没关系,至少,这种解释还是合理的。
奇门遁甲阴阳18局与二十四节气关系:奇门遁甲将十天干作为将帅、奇兵、六支军队分别在九宫内正转、到转进行演练,形成18种格局。按十天干每一干代表一个时辰,则六十甲子(六十个时辰)正好演练完一种阵式。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2小时,一天24个小时即十二个时辰,60 ÷ 12 = 5 这样就是5天演练完一局,奇门遁甲称这5天为一元。一个节气有15天,15 ÷ 5 = 3。也就是说一个节气正好演练完3个局,奇门遁甲把第一个5天叫做上元,第二个5天叫做中元,第三个5天叫做下元。一个节气有上、中、下三种格局,一年有24个节气,24 *3 = 72即一年有72个格局,也就是说一年共使用阴阳遁局72局。注:中国古代用来指导农事活动的物候历。以五日为一候,全年七十二候。
⑤天有十日,日六竟而周甲:日,指天干地支纪年法中的天干,十天,为一天干;日六:6个天干,为60天;竟,完毕;周甲,循环一甲,即六十日,6*10=60.
⑥甲六覆而终岁:甲六,六甲也。三百六十;覆,覆盖,指6个甲六完了,一年也就终结了。6*6=360日
⑦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此句话,曾出现于生气通天论篇中:夫,语气词;自古,自古以来;通天者,懂得与自然界相沟通的人;生之本,生存之本;本于,根本在于。
⑧其气九州九窍,皆通乎天气:九州,中国的别称;九窍,双眼+双耳+双鼻+一嘴这七窍,再加上前后二阴;
⑨故其生五,其气三:故其生五,故其,所以它;生五,化生五行,木火土金水;其气三,指阴阳各三气,即三阴三阳
⑩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合则为九:这里出现的三,是指人体被分成了三部分,即胸以上至头为天,肚脐以下为地,而中间一段为人,即我们常说的天地人,或者是上中下三焦。而每一部分,又被分成了三部分,也就是开关枢,因而,3*3=9
11、故形脏四,神脏五,合为九脏:中医是形神统一地研究人的生命运动,所以五脏既有形脏,又有神脏;形脏,是有形的脏,有具体的形态结构,形脏的功能,都能落实到有形的脏;神脏,是无形的脏,没有具体的形态结构,神脏的功能不能落实到有形的脏上。西医只研究形脏,不研究神藏,所以中医形脏的功能,都能与西医理论相吻合,而神脏的功能都与西医理论无法吻合。比如,心肝脾肺肾五脏,其神脏功能为:心主神明,即谓心藏神;肺主宣发肃降,主治节,即谓肺藏魄;脾主运化升清,主统血即为脾藏意;肝主疏泄,即为肝藏魂;肾藏精,主纳气,即为肾藏志。
形脏功能是解剖学上能直接看到的:如心脏泵血,肾脏产尿。而脾,在解剖学上没有多少意义的。中医的脾不是西医的脾。西医的脾只是个可有可无的淋巴器官;中医的脾则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生化,主升清,主统血。这些功能都无法归结到某个有形的脏腑里,故脾只有神脏,无形脏!
中医里所谓的“脏”(其实准确说法应该是“藏”)有一部分,是可以对应于解剖学上的脏器的。比如说心,它有形脏,那就是心脏的泵血功能,它也有神脏,那就是它的“主神明”的功能。也就是说,心肝肺肾,各有四形脏、四神脏,那就是八脏,脾只有神脏,无形脏,八脏加一,这就是所谓九脏。
【整段翻译】黄帝说:我已经明白了天度,还想知道气数是怎样与天度配合的?
岐伯说:天以六六为节制,地以九九之数,配合天道的准度,天有十干,代表十日,十干循环六次而成一个周甲,周甲重复六次而一年终了,这是三百六十日的计算方法。自古以来,都以通于天气而为生命的根本,而这个根本不外天之阴阳。地的九州,人的九窍,都与天气相通,天衍生五行,而阴阳又依盛衰消长而各分为三。三气合而成天,三气合而成地,三气合而成人,三三而合成九气,在地分为九野,在人体分为九脏,形脏四,神脏五,合成九脏,以应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