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说内经素问07阴阳别论之有胃气生

  原文结阳者,肿四支。结阴者,便血一升,再结二升,三结三升。阴阳结斜,多阴少阳曰石水,少腹肿。二阳结,谓之消。三阳结,谓之隔。三阴结,谓之水。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阴搏阳别,谓之有子。阴阳虚,肠澼死。阳加于阴,谓之汗。阴虚阳搏,谓之崩。

 

  【点评】此段继续说明,不同的脉象对应的不同的病症之间的关系。


  ①结阳者,肿四支结阳,古病名。四肢为诸阳之本,中焦阳气郁结,不得宣通于四肢,水液停滞不行,故四肢肿。

  ②结阴者,便血一升,再结二升,三结三升结阴,古病名。《圣济总录·大小便门》认为,结阴是阴气内结所致便血,治用地榆汤;《卫生宝鉴》治用平胃地榆汤。《张氏医通》则认为是肝血内结,脾气不摄所致便血,治用补中益气汤倍黄芪加炮姜。

  ③阴阳结斜,多阴少阳曰石水,少腹肿石水:病名。 ①水肿病之一。因下焦阳虚,不能司其开阖,聚水不化而致水肿。《症因脉治》卷三:“肝肾虚肿之症,腹冷足冷,小水不利,或小腹肿,腰间痛,渐至肿及遍身,面色黑黄,此肝肾经真阳虚,即《内经》石水症也。” ②单腹胀。《医门法律·胀病论》:“凡有癥瘕积块痞块,即是胀病之根,日积月累,腹大如箕,腹大如瓮,是名单腹胀,不似水气散于皮肤面目四肢也。仲景所谓石水者,正指此也。” ③疝瘕类病证。《医门法律·水肿论》:“石水,其脉自沉,外证腹满不喘,”“以其水积胞中,坚满如石,不上大腹,适在厥阴所部,即少腹疝瘕之类也。”

  ④二阳结,谓之消。三阳结,谓之隔二阳结:指病邪郁结在足阳明胃和手阳明大肠经处;:消渴之意;三阳结:指病邪郁结三条阳经,即大、小肠和膀胱;:阻隔,指下面经络沟通不利。

  ⑤三阴结,谓之水。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三阴结:指病邪郁结在足太阴脾和手太阴肺;:指水液代谢不利;一阴一阳结:指病邪郁结于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阳胆经;喉痹:病证名。多由邪热内结,气血瘀滞痹阻所致,主要症见咽喉肿痛,吞咽阻塞不利。

  ⑥阴搏阳别,谓之有子。阴阳虚,肠澼死阴搏阳别:指脉象中,阴脉搏动有力,与阳脉本身的搏动差别很大;有子:怀孕;阴阳虚:指脉象中,阴阳脉(尺脉、寸脉)具虚;肠澼:肠澼,中医古病证名,大便脓血之病证,可见于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痔漏等肠道疾病;

  ⑦阳加于阴,谓之汗。阴虚阳搏,谓之崩阳加于阴:指阳脉比阴脉强很多;:出汗;阴虚阳搏:是阴脉弱而阳脉盛;:这种情况发生在妇人身上,就是血崩之象。


  【整段翻译】邪气郁结于阳经,则四肢浮肿;邪气郁结于阴经,则大便下血,初结一升,再结二升,三结三升;阴经阳经都有邪气郁结,而偏重于阴经方面的,就会发生“石水”之病,少腹肿胀;邪气郁结于二阳,则肠胃俱热,多为消渴之症;邪气郁结于三阳,则多为上下不通的隔症;邪气郁结于三阴,多为水肿膨胀的病;邪气郁结于一阴一阳多为喉痹之病。   

  阴脉搏动有力,与阳脉有明显的区别,这是怀孕的现象;阴阳脉(尺脉、寸脉);具虚,同时又患肠澼的,是为死症;阳脉加倍于阴脉,当有汗出,阴脉虚而阳脉搏击,火迫血行,在妇人为血崩。


© 2008-2024 byb.cn
北京有什么健康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