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b.cn XJ】到本篇,黄帝内经素问已经解读了五篇了。我们先来一个阶段性的总结。这五篇中,首篇上古天真论,先从宏观的角度来阐述了为何上古之人能活到天年,过百岁而不衰的根本原因,就是人欲念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紧接着的四气调神大论,讲述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懂得养生之道的人要顺应四季和自然界的变化,提出了“治未病”的学说;第三篇的生气通天论中,强调了阳气对人体生活活动的重要性,提出了“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这一其名的论断;第四篇的金匮真言,则揭示了五行之间相生相克的关系;而到了第五篇,阴阳应象大论,则真正接触到了中医的两条主线之一的“阴阳”(另一条则是经络),重点阐述了“阴阳者,天之道也”这个纲领性的论断。而到了第六篇,还是继续在讲阴阳,讲的是当阴阳离合之后果会是怎么样。本篇文章,从文字上,没有太难理解的,但是从医道和医理上,确实有相当的难度。就这句话:“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广明,后曰太冲”,就能让人折腾的头晕。这也是岂今天为止,在徐说黄帝内经系列文章中,在医理上最难懂的地方。因此,具体理解的对不对,还请大家指正。
徐说内经素问06阴阳离合论篇
黄帝问曰:余闻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大小月三百六十日成一岁,人亦应之。今三阴三阳不应阴阳;其故何也?
岐伯对曰: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
天覆地载,万物方生。未出地者,命曰阴处,名曰阴中之阴;则出地者,命曰阴中之阳。
阳予之正,阴为之主。故生因春,长因夏,收因秋,藏因冬。夫常则天地四塞。阴阳之变,其在人者,亦数之可数。
帝曰:愿闻三阴三阳之离合也。岐伯曰: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广明,后曰太冲。太冲之地,名曰少阴、少阴之上,名曰太阳。太阳根起于至阴,结于命门,名曰阴中之阳。
中身而上名曰广明。广明之下名曰太阴,太阴之前,名曰阳明。阳明根起于厉兑,名曰阴中之阳。
厥阴之表,名曰少阳。少阳根起于窍阴,名曰阴中之少阳。
是故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浮,命曰一阳。
帝曰:愿闻三阴?岐伯曰:外者为阳。内者为阴。然则中为阴,其冲在下,名曰太阴,太阴根起于隐白,名曰阴中之阴。
太阴之后,名曰少阴,少阴根起于涌泉,名曰阴中之少阴。
少阴之前,名曰厥阴,厥阴根起于大敦,阴之绝阳,名曰阴之绝阴。
是故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沉,名曰一阴。
阴阳(雩重)(雩重),积传为一周,气里形表,而为相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