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内经.灵枢.本输第二

 

  黄帝问于岐伯曰:凡刺之道,必通十二经络之所终始,络脉之所别处俞之所留,六腑之所与合,四时之所出入,五脏之所溜处,阔数之度,浅深之状,高下所至。愿闻其解。

  岐伯曰:请言其次也。肺出于少商,少商者,手大指端内侧也,为井木;溜于鱼际,鱼际者,手鱼也,为荥;注于太渊,太渊鱼后一寸陷者中也,为俞;行于经渠,经渠寸口中也,动而不居为经;入于尺泽,尺泽肘中之动脉也,为合。手太阴经也。

  心出于中冲,中冲,手中指之端也,为井木;流于劳宫,劳宫掌中中指本节之内间也,为荥;注于大陵,大陵掌后两骨之间方下者也,为俞;行于间使,间使之道,两筋之间,三寸之中也,有过则至,无过则止,为经;入于曲泽,曲泽,肘内廉下陷者之中也,屈而得之,为合。手少阴也。

  肝出于大敦,大敦者,足大趾之端,及三毛之中也,为井木;溜于行间,行间足大趾间也,为荥;注于太冲,太冲行间上二寸陷者之中也,为俞;行于中封,中封内踝之前一寸半,陷者之中,使逆则宛,使和则通,摇足而得之,为经;入于曲泉,曲泉辅骨之下,大筋之上也,屈膝而得之,为合。足厥阴也。

  脾出于隐白,隐白者,足大趾之端内侧也,为井木;溜于大都,大都本节之后下陷者之中也,为荥;注于太白,太白腕骨之下也,为俞;行于商丘,商丘内踝之下陷者之中也,为经;入于阴之陵泉,阴之陵泉,辅骨之下陷者之中也,伸而得之,为合。足太阴也。

  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为井木;溜于然谷,然谷,然骨之下者也,为荥;注于太溪,太溪内踝之后跟骨之上陷中者也,为俞;行于复溜,复溜,上内踝二寸,动而不休,为经;入于阴谷,阴谷,辅骨之后,大筋之下,小筋之上也,按之应手,屈膝而得之,为合。足少阴经也。

  膀胱出于至阴,至阴者,足小趾之端也,为井金;溜于通谷,通谷,本节之前外侧也,为荥;注于束骨,束骨,本节之后陷者中也,为俞;过于京骨,京骨,足外侧大骨之下,为原;行于昆仑,昆仑,在外踝之后,跟骨之上,为经;入于委中,委中,腘中央,为合,委而取之。足太阳也。

 

  胆出于窍阴,窍阴者,足小趾次趾之端也,为井金;溜于侠溪,侠溪,足小趾次趾之间也,为荥;注于临泣,临泣,上行一寸半,陷者中也,为俞;过于丘墟,丘墟,外踝之前下陷者中也,为原。行于阳辅,阳辅外踝之上辅骨之前及绝骨之端也,为经;入于阳之陵泉,阳之陵泉,在膝外陷者中也,为合,伸而得之。足少阳也。

  胃出于厉兑,厉兑者,足大趾内次趾之端也,为井金;溜于内庭,内庭,次趾外间也,为荥;注于陷谷,陷谷者,上中指内间上行二寸陷者中也,为俞;过于冲阳,冲阳,足跗上五寸陷者中也,为原,摇足而得之;行于解溪,解溪,上冲阳一寸半陷者中也,为经;入于下陵,下陵,膝下三寸胻骨外三里也,为合;复下三里三寸,为巨虚上廉,复下上廉三寸,为巨虚下廉也;大肠属上,小肠属下,足阳明胃脉也。大肠小肠,皆属于胃,是足阳明也。

 

  三焦者,上合手少阳,出于关冲,关冲者,手小指次指之端也,为井金;溜于液门,液门,小指次指之间也,为荥;注于中渚,中渚,本节之后陷者中也,为俞;过于阳池,阳池,在腕上陷者之中也,为原;行于支沟,支沟,上腕三寸两骨之间陷者中也,为经;入于天井,天井,在肘外大骨之上陷者中也,为合,屈肘而得之;三焦下腧在于足大趾之前,少阳之后,出于腘中外廉,名曰委阳,是太阳络也,手少阳经也。三焦者,足少阳太阴之所将,太阳之别也,上踝五寸,别入贯腨肠,出于委阳,并太阳之正,入络膀胱,约下焦,实则闭癃,虚则遗溺,遗溺则补之,闭癃则泻之。

 

  手太阳小肠者,上合手太阳,出于少泽,少泽,小指之端也,为井金;溜于前谷,前谷,在手外廉本节前陷者中也,为荥;注于后溪,后溪者,在手外侧本节之后也,为俞;过于腕骨,腕骨,在手外侧腕骨之前,为原;行于阳谷,阳谷,在锐骨之下陷者中也,为经;入于小海,小海,在肘内大骨之外,去端半寸,陷者中也,伸臂而得之,为合。手太阳经也。

 

  大肠上合手阳明,出于商阳,商阳,大指次指之端也,为井金;溜于本节之前二间,为荥;注于本节之后三间,为俞;过于合谷,合谷,在大指岐骨之间,为原;行于阳溪,阳溪,在两筋间陷者中也,为经;入于曲池,在肘外辅骨陷者中,屈臂而得之,为合。手阳明也。

 

  是谓五脏六腑之俞,五五二十五俞,六六三十六俞也。六腑皆出足之三阳,上合于手者也。

 

  【点评

 

  ①络脉之所别处,别处,分支。人的络脉都是和经脉相关联的。此处的意思就是指分支的络脉与经脉的关系。

 

  【整段翻译

 

  黄帝问岐伯说,凡是想了解针刺治病原理的人,都必须通晓十二经脉及其脉络循行的起点和终点;十五络脉从正经分支出来之间的关联;井、荥、输、经、合这些五输穴在四肢的部位;六腑与五脏表里相合的关系;四季时令气候影响人体而显现出的相应的气血盛衰情况;五脏与经络之气流注聚结于体表的所在;经脉、络脉、孙络的宽窄程度,在深部与浅部的分布情形,以及上至头面、下至肢末的相接关系。对于这些问题,我想听一听你的见解。
 

  岐伯说,让我按顺序来说吧!

  肺脏的脉气,开始于少商穴,少商穴的部位在手大指端的内侧(即桡侧),距指甲角一分许的地方,它被称为井穴,在五行归类中属木。脉气从井穴出发后,流于鱼际穴,鱼际穴的部位在手掌大鱼际的中后方,它被称为荥穴。脉气由此灌注于太渊穴,太渊穴的部位在手掌大鱼际后下一寸处的凹陷之中(即大鱼际上约一寸处,掌后内侧横纹头动脉应手处),它被称为输穴。脉气由此行于经渠穴,经渠穴的部位在寸后方的凹陷中(即桡骨茎突之内侧),即诊脉时中指所着之处,该处有桡动脉跳动不止,它被称为经穴。脉气由此进入于尺泽穴,尺泽穴的部位在肘横纹中央(稍偏桡侧)的动脉应手处,它被称为合穴。这就是手太阴肺经所属的五输穴。
 

  心脏的脉气,开始于心包络经的中冲穴,中冲穴的部位在手中指的尖端(距指甲的距离如韭叶宽),它被称为井穴,在五行归类中属木。脉气从井穴出发后,流于劳宫穴,劳宫穴的部位在掌中央中指本节的后方中间(即第三、四掌骨之间),它被称为荥穴。脉气由此灌注于大陵穴,大陵穴的部位在掌后腕关节第一横纹的中央部,桡骨、尺骨之间,桡侧腕屈肌腱的尺侧凹陷中,它被称为输穴。脉气由此行于间使穴,间使穴的部位在掌后三寸,两筋之间的凹陷中,当本经有病时,在这一部位上就会出现一定的反应,无病时则没有异常表现,它被称为经穴。脉气由此进入于曲泽穴,曲泽穴的部位在肘横纹处肱二头肌腱内侧,当肘窝横纹中央(稍偏于尺侧)的凹陷中,取穴时要求前臂稍屈而取之,它被称为合穴。这就是手少阴心经(心包络经)所属的五输穴。
 

  肝脏的脉气,开始于大敦穴,大敦穴的部位在足大趾外侧距离趾甲根一分的地方,也可说是在大趾背侧的三毛中(即在大趾第一节的背面,趾甲根之后),它被称为井穴,在五行归类中属木。脉气从井穴出发之后,流于行间穴,行间穴的部位在足大趾、次趾之间,它被称为荥穴。脉气由此灌注于太冲穴,太冲穴的部位在行间上二寸,第二趾骨连接部位之前的凹陷中,它被称为输穴。脉气由此行于中封穴,中封穴的部位在足内踝前一寸五分处的凹陷中(据《甲乙经》载,为一寸陷中);在针刺该穴时,如果违逆经气运行的方向,就会使气血郁结,如果顺应经气运行的方向,就会使气血通畅;取穴时将足部上仰,就会在穴位处出现凹陷,而得其穴,它被称为经穴。脉气由此进入于曲泉穴,曲泉穴的部位在膝内辅骨突起的下方和大筋的上方处的凹陷中,屈膝才能取准该穴,它被称为合穴。这就是足厥阴肝经所属的五输穴。
 

  脾脏的脉气,开始于隐白穴,隐白穴的部位在足大趾的内侧前端,它被称为井穴,在五行归类中属木。脉气从井穴出发之后,流于大都穴,大都穴的部位在足大趾本节后凹陷的中央(今作拇指内侧,本节前骨缝处的赤白肉际上),它被称为荥穴。脉气由此灌注于太白穴,太白穴的部位在足内侧核骨下方的凹陷中,它被称为输穴。脉气由此行于商丘穴,商丘穴的部位在足内踝前下方的凹陷中,它被称为经穴。脉气由此进入于阴陵泉穴,阴陵泉穴的部位在膝下内侧辅骨突起的后下方凹陷中;取穴时把脚伸直,在胫骨头内侧后下方的凹陷中取之,它被称为合穴。这就是足太阴脾经所属的五输穴。
 

  肾脏的脉气,开始于涌泉穴,涌泉穴的部位在足心的凹陷中,它被称为井穴,在五行归类中属木。脉气从井穴出发之后,流于然谷穴,然谷穴的部位在足内踝前方大骨下部的凹陷中,它被称为荥穴。脉气由此灌注于太溪穴,太溪穴的部位在足内踝后方、跟骨上方的凹陷中,它被称为输穴。脉气由此行于复溜穴,复溜穴的部位在足内踝上二寸、有动脉跳动不休的地方,它被称为经穴。脉气由此进入于阴谷穴,阴谷穴的部位在膝内侧辅骨的后方、大筋的下方、小筋的上方、按之有动脉跳动应手的地方;取穴时屈膝,在胭横纹内侧端二筋之间的凹陷中取之,它被称为合穴。这就是足少阴肾经所属的五输穴。
 

  膀胱经的脉气,开始于至阴穴,至阴穴的部位在足小趾外侧、距离趾甲一分许的地方,它被称为井穴,在五行归类中属金。脉气从井穴出发之后,流于通谷穴,通谷穴的部位在足小趾外侧本节前的凹陷中,它被称为荥穴。脉气由此灌注于束骨穴,束骨穴的部位在足小趾外侧本节后的凹陷中,它被称为输穴。脉气由此通过于京骨穴,京骨穴的部位在足外侧大骨下方赤白肉际处的凹陷中,它被称为原穴。脉气由此行于昆仑穴,昆仑穴的部位在足外踝后方、跟骨上方的凹陷中,它被称为经穴。脉气由此过人于委中穴,委中穴的部位在膝部胭横纹中央处,它被称为合穴,取穴时要屈膝才能取准它的位置。这就是足太阳膀胱经所属的五输穴和原穴。
 

  胆腑的脉气,开始于窍阴穴,窍阴穴的部位在第四足趾末端的外侧,距离趾甲一分许的地方,它被称为井穴,在五行归类中属金。脉气从井穴出发之后,流于侠溪穴,侠溪穴的部位在足小趾次趾之间、本节前的凹陷中,它被称为荥穴。脉气由此灌注于临泣穴,临泣穴的部位,在侠溪穴上行一寸五分、足小趾次趾本节后的凹陷中,它被称为输穴。脉气由此通过于丘墟穴,丘墟穴的部位在足外踝前下的凹陷中,它被称为原穴。脉气由此行于阳辅穴,阳辅穴的部位在足外踝上四寸、辅骨之前、绝骨末端的地方,它被称为经穴。脉气由此进入于阳陵泉穴,阳陵泉穴的部位在膝下一寸、外辅骨头前下方的凹陷中,它被称为合穴,取穴时要伸展下肢才能取准此穴。这就是足少阳胆经所属的五输穴和原穴。
 

  胃腑的脉气,开始于厉兑穴,厉兑穴的部位在足大趾内侧、第二足趾的前端(距离趾甲角一分处),它被称为井穴,在五行归类中属金。脉气从井穴出发之后,流于内庭穴,内庭穴的部位在第二足趾之外侧的本节前的凹陷中(即次趾与中趾合缝处的赤白肉际上),它被称为荥穴。脉气由此灌注于陷谷穴,陷谷穴的部位在足中趾次趾之间、内庭上二寸、本节后方的凹陷中(即第二、第三跖骨骨间缝中),它被称为输穴。脉气由此通过于冲阳穴,冲阳穴的部位在足跗上五寸(即骨间动脉处)的凹陷中,它被称为原穴,取穴时要摇动足部才能取准此穴。脉气由此行于解溪穴,解溪穴的部位在冲阳后一寸五分、足跗关节上的凹陷中,它被称为经穴。脉气由此人于下陵穴(足三里),所谓下陵穴,就是在膝眼下三寸、胫骨外缘处的足三里穴,它被称为合穴。由此再向下,在足三里穴下三寸的地方,就是上巨虚穴;再向下,在上巨虚穴之下三寸的地方,就是下巨虚穴。大肠的脉气寄属于上巨虚穴,小肠腑的脉气则寄属于下巨虚穴,这两个穴位都是属于足阳明胃经的腧穴,所以大肠和小肠都与胃相联系,脉气相通。这就是足阳明胃经所属的五输穴和原穴等的概况。
 

  三焦腑贯穿于胸腹腔上中下三部,向上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连。它的脉气,开始于关冲穴,关冲穴的部位在小指外侧的无名指的前端(距离指甲角一分许的地方),它被称为井穴,在五行归类中属金。脉气从井穴出发之后,溜于液门穴,液门穴的部位在小指与无名指的歧缝之间,它被称为荥穴。脉气由此灌注于中渚穴,中渚穴的部位在本节之后(即第四、第五掌指关节之后缘)、两骨之间的凹陷中,它被称为输穴。脉气由此通过阳池穴,阳池穴的部位在手腕背侧横纹的凹陷中,它被称为原穴。脉气由此行于支沟穴,支沟穴的部位在腕后三寸、两骨之问的凹陷中,它被称为经穴;脉气由此进入于天井穴,天井穴的部位在肘外侧大骨上方的凹陷中(即肘尖直上一寸处的关节凹陷中),它被称为合穴;取穴时要屈肘才能取到此穴。三焦经的分布虽是由手至头,但有一个和它脉气相通并由其所主而位于足部的下腧穴(即下合穴),其脉气在足太阳膀胱经之前,上行足少阳胆经之后,别出于膝腘正中外一寸处的两筋之间的凹陷处,叫做委阳穴,它也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络穴以及足太阳膀胱经之络脉所别出的地方。以上所述,就是手少阳三焦经所属的五输穴、原穴以及下腧穴的概况。由于三焦和肾、膀胱有密切的关系,而且三焦的下腧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别络所出之处,它的脉气在足踝上方五寸处从本经分出而进入并贯穿小腿肚,再从委阳穴出于体表并由此并人足太阳膀胱经的本经,然后进人腹腔内与膀胱相连,以约束下焦,因此委阳穴所主治的证候,就包括因为三焦气化异常而见的属于膀胱病证的病变,如邪入三焦所致的小便不通之类的实证以及三焦虚弱所致的小便不禁之类的虚证。属虚的当用补法治之;而属实的当用泻法治之。
 

  手太阳小肠腑,位居腹部,而它的经气向上合于手太阳经。它的脉气,开始出少泽穴,少泽穴的部位在手小指前端的外侧部,它被称为井穴,在五行归类中属金。脉气从井穴出发之后,流于前谷穴,前谷穴的部位在手小指外侧本节前的凹陷中,它被称为荥穴。脉气由此灌注于后溪穴,后溪穴的部位在手小指外侧本节后的凹陷中,它被称为输穴。脉气由此通过于腕骨穴,腕骨穴的部位在手外侧腕骨前方的凹陷中(即第五掌骨与钩状骨两骨接合处),它被称为原穴。脉气由此行于阳谷穴,阳谷穴的部位在掌后锐骨下方的凹陷中,它被称为经穴。脉气由此进入于小海穴,小海穴的部位在肘内侧距离大骨外缘五分处的凹陷中(即肘部尺骨鹰嘴突起之尖端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取穴时要伸展手臂才能取准此穴,它被称为合穴。这就是手太阳小肠经所属的五输穴和原穴。
 

  大肠腑位居于下,而它的经气向上合于手阳明经。它的脉气,开始于商阳穴,商阳穴的部位在手大拇指内侧食指的前端外侧部,它被称为井穴,在五行归类中属金。脉气从井穴出发之后,流于食指桡侧本节前方凹陷中的二间穴,它被称为荥穴。脉气由此灌注于食指桡侧本节后方凹陷中的三间穴,它被称为输穴。脉气由此通过于合谷穴,合谷穴的部位在手拇指和食指的掌骨之间(即第一、二掌骨之间),它被称为原穴。脉气由此行于阳溪穴,阳溪穴的部位在腕关节桡侧、两筋之间的凹陷中,它被称为经穴。脉气由此进入于曲池穴,曲池穴的部位在肘外辅骨内的凹陷中(即屈肘时,肘横纹头处),取穴时要屈肘才能取准此穴,它被称为合穴。这就是手阳明大肠经所属的五输穴和原穴。

 

  以上所说的,就是五脏六腑的脉气出入流注所经过的主要腧穴。五脏各有五穴,共二十五个腧穴;六腑各有六穴,共三十六个腧穴。六腑的经气都出于足太阳、足阳明、足少阳这三条阳经,而同时其中的三焦腑、大肠腑、小肠腑的经气又向上和手三阳经分别相合。这样就使每腑都有其相应的经脉,同时相互之间还构成了紧密的联系。

 

© 2008-2024 byb.cn
北京有什么健康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