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心血管科主任医师 夏 裕
《生命时报》 2024-10-18 第1840期 第17版
胚胎时期,卵圆孔是心脏房间隔的一个生理性通道,确保左右心房的血液顺畅流动。大多数人的卵圆孔在出生后1年闭合,3岁后仍未闭合的称为卵圆孔未闭。一些直径较大的卵圆孔未闭可在局部形成血液涡流、血栓等。右心房压升高超过左心房压时,类似功能性瓣膜的左侧薄弱的原发隔被推开,出现右向左分流,此时,静脉系统的各类栓子可通过未闭的卵圆孔进入左心房后进入体循环,造成颅脑动脉或其他动脉的反常栓塞。研究显示,不明原因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临床综合征与卵圆孔未闭相关。
患者可通过以下方法来检查卵圆孔是否闭合。
1.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声学造影,又称为TCD发泡试验,常用于筛查卵圆孔未闭及判断右向左分流等级。
2.经胸超声心动图,对卵圆孔未闭诊断准确率较低,易误诊或漏诊,因此主要用于心脏结构方面的排除性筛查,判断是否合并房间隔缺损或其他结构性异常等。
3.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卵圆孔未闭的“金标准”,通常根据其测得的卵圆孔未闭大小,将其分为直径大于4毫米的大卵圆孔未闭、2~3.9毫米的中卵圆孔未闭和小于2毫米的小卵圆孔未闭。患者进行瓦尔萨尔瓦动作(一种增加胸腔压力的特殊呼吸方式)后,测量的最大直径接近其真实大小。
4.经胸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在静息状态以及进行瓦尔萨尔瓦动作后,观察右心显影后3~5个心动周期内左心内微泡显影的数量,可判断右向左分流来源于心脏内或动静脉畸形通道。
患者检查出卵圆孔未闭后,可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主要为抗栓治疗,如华法林、达比加群酯等抗凝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
传统的外科经胸手术缝补卵圆孔创口大,并发症多,目前基本被介入治疗所替代。经皮卵圆孔未闭介入封堵术适用于16~60岁人群,血栓栓塞性脑梗死伴卵圆孔未闭患者(且未发现其他卒中发病机制)等推荐使用这种疗法,但不建议心源性脑栓塞、动脉夹层、动脉粥样硬化等患者采用。研究表明,这种介入治疗在降低卒中复发风险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方面优于单纯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术后需卧床12小时,并遵医嘱用药:术后24小时内视病情服用低分子肝素预防血栓;第1个月口服阿司匹林100毫克/天、氯吡格雷75毫克/天,之后口服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5个月。有高栓塞或高出血等风险的患者,可按医嘱选择个体化的抗凝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