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黄帝问曰:人有四经,十二从,何谓?
岐伯对曰:四经应四时;十二从应十二月;十二月应十二脉。
脉有阴阳,知阳者知阴,知阴者知阳。 凡阳有五,五五二十五阳。 所谓阴者,真脏也。见则为败,败必死也。 所谓阳者,胃脘之阳也。 别于阳者,知病处也,别于阴者,知生死之期。 三阳在头,三阴在手,所谓一也。 别于阳者,知病忌时,别于阴者,知死生之期。 谨熟阴阳,无与众谋。
【点评】此段重点阐述了一个道理,有胃气生,无胃气死。
①黄帝问曰:人有四经,十二从,何谓:四经,根据张隐庵的注,四经应该是指四时(四季)的经脉,春脉弦,夏脉钩,秋脉毛,冬脉石,这四时的经脉的不同特点以顺应四时之气;十二从,是指十二经脉的顺序、走向等,因为“相顺则治,相逆则乱”,所以也叫“从”。十二经脉是人体经脉系统的主体,所以也称为“正经”,分别是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何谓,为什么。
②岐伯对曰:四经应四时;十二从应十二月;十二月应十二脉:四时,即指春夏春冬四季;应,对应,顺应;
③脉有阴阳,知阳者知阴,知阴者知阳:知,了解;阳者,指阳脉;阴者,指阴脉。
④凡阳有五,五五二十五阳:凡阳,指凡是阳脉,有五种,即春弦,夏钩,长夏缓,秋毛,冬石;五五,第一个五,是指五种阳脉,而第二个五,是指肝心脾肺肾,因此,五脏和五种脉对应起来,就是二十五种脉象。
⑤所谓阴者,真脏也:真脏,指真脏脉,特指脉象中的胃气。
⑥见则为败,败必死也:见,指出现;败,指脏气败绝,即有胃气生,无胃气死。
⑦所谓阳者,胃脘之阳也:胃脘之阳也,指有胃气。
⑧别于阳者,知病处也,别于阴者,知生死之期:别,辨别;于,对于;阳者,指有胃气之脉;处,所在;之期,指生死的日期。
⑨三阳在头,三阴在手,所谓一也:在头,指三条阳经诊脉的部位,在脖子的人迎穴;在手,三条阴经脉的诊察部位,在手腕处(也就是通常中医诊脉的部位);一也,通常指,在人体健康的状态下,人迎与寸口的脉象应该是一致的。
寸关尺
⑩别于阳者,知病忌时,别于阴者,知死生之期:别,辨别;忌时,在此是指,在何种时令节气状态下的疾病,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11 谨熟阴阳,无与众谋:谨熟,意指,要牢记和熟悉;无与众谋,不要众说纷纭,意指,医者只要辨清了阴阳,就会胸有成竹,不至于人去亦云。
【整段翻译】黄帝问道:人有四经十二从,这是什么意思?
歧伯回答说:四经,是指与四时(四季)相应的正常脉象,十二从,是指与十二个月相应的十二经脉。 脉有阴有阳,能了解什么是阳脉,就能知道什么是阴脉,能了解什么是阴脉,就能知道什么是阳脉。阳脉有五种,共二十五种阳脉。所谓阴脉,就是脉没有胃气,称为真脏脉象。真脏脉是胃气已经败坏的象征,败象已见,就可以断其必死。所谓阳脉,就是指有胃气之脉。辨别阳脉的情况,就可以知道病变的所在;辨别真脏脉的情况,就可以知道死亡的时期。三阳经脉的诊察部位,在结喉两旁的人迎穴,三阴经脉的诊察部位,在手鱼际之后的寸口。一般在健康状态之下,人迎与寸口的脉象是一致的。辨别属阳的胃脉,能知道时令气候和疾病的宜忌;辨别属阴的真脏脉,能知道病人的死生时期。临证时应谨慎而熟练地辨别阴脉与阳脉,就不致疑惑不绝而众议纷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