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瘫床上成通病

    【byb.cn 】(来源:生命时报)缓解工作疲劳 逃避现实压力 周末瘫床上成通病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卢晓慧

  《生命时报》 2024-08-06 第1822期 第15版


  在快节奏的城市里,一种现象引人关注——越来越多年轻人一到周末或放假便选择瘫在床上,享受“宅”的乐趣。据某社交平台发布的《Z世代生活方式报告》显示,超过60%的“95后”表示,周末和假期最喜欢的活动是“宅在家中”,其中不乏选择长时间卧床休息的人群。而在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类似的“宅文化”同样盛行,年轻人周末更倾向于在床上度过,而非外出活动。

  社交媒体上,“周末瘫床”甚至成为了一种标签,无数年轻人分享自己如何在周末躺在床上刷剧、打游戏、浏览社交媒体来放松。“一到周末就瘫床”为何成了流行,原因有三。

  恢复元气。工作或学习一周下来,人人都需要休息以调整状态、放松身心、恢复精力。部分人更倾向于独处,避免社交带来的精神消耗。也有的人考虑到经济条件、娱乐项目选择、交通便利性等,为减少额外负担而选择在家待着。这类人群,或是在床上补觉,或是躺着用手机获取简单的娱乐,或是读书、听音乐等,通过休闲活动缓解工作日累积的疲劳。

  摆烂倾向。当适度休息恢复精力后,还频繁“躺平”,从个人成长角度看,就可能属于摆烂了。这种行为有三个特征:一是过于沉迷“多巴胺式快乐”,即用最直接、快速的方式刺激神经,获得短期快乐,刷社交平台、看短视频、打游戏等,都属于这类情况;二是“不作为”,躺下后就不愿动身,一趟就是一整天,本来安排好的事也不想干;三是拖延和逃避,这是“不作为”的极端,即本应做的事也不做。这是对生活的一种逃避,长期用“躺”的方式应对难题,躲进虚拟世界和肤浅快乐里,会对工作、学习造成持续的负面影响。

  习得性无助。有些人一瘫而不可收拾,可能是心累到一定程度了。比如处于习得性无助状态下的人,他们认为自己对周遭失去了所有掌控力,被生活推着走,放弃了“站起来”的愿望,没有“重新再来”的动力,所以一有时间只会瘫着。另外,摆烂的人要是持续发展下去,也会慢慢形成“不愿动—消极情绪—不愿动”的恶性循环,打击了自信心和抗挫力,变得越来越不爱动,这种情况极易发展成焦虑、抑郁。

  难得放假,周末不是不能瘫,但有要有度。一般来说,如果工作日睡眠不足,周末多睡2小时便可恢复精力,而再多时间的“躺平”就会对身心造成负面影响。比如影响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增加患病风险;导致孤独感、社交障碍、空虚无聊等;长期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降低生活质量等。

  休息是为了恢复能量,要是越躺越萎靡,就违背了初衷。建议周末也要平衡休闲与充实。睡足了之后,建议适当进行一些户外活动如徒步、骑行、野餐等,也可以安排一些学习活动如阅读、学习新技能等,以锻炼身体和充实精神世界。另外,在虚拟世界中“游玩”的同时别忘了现实世界,首先要保证规律作息,不要一看视频、一打游戏就没日没夜,其次要与亲友保持社交、互动,享受相处时光。最后,要是长期瘫床上是因为逃避问题或心力虚弱,不妨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解开心结才能获得真正的放松。
© 2008-2024 byb.cn
北京有什么健康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