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家人感情变淡

    【byb.cn 】(来源:生命时报)分工协作干家务 定期聚会多交流 别让家人感情变淡


  国家卫健委认证心理治疗师 郭 瑞 □张 楠

  《生命时报》 2024-08-06 第1822期 第15版


  充满温馨和爱意的家是心灵的港湾、困难时期的坚实后盾。现代社会,出于工作、学习等需要,亲人间因为生活繁忙、地理距离、社交圈扩大、家庭职责弱化等变得不如以往那样紧密,造成很多人缺乏归属和意义感,甚至出现强烈的孤独感、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作为“社会支持”资源中的强关系,维系家人亲密感有重要意义,是个人心理健康、事业发展的保障。为此,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学者提出了“养亲艺术”,建议用以下方法培养和谐、愉悦的家庭关系,建设有爱的家。

  达成养亲共识。这是指让所有家庭成员都认识到,守护亲情、为家里贡献自己的力量是每个人都该做的事,每个人都是“养亲者”。这个共识能让家人体会到,每个成员都能受益于其他人所付出的努力,因此人人应为家做出贡献。想要形成这个统一的认识,至少可以从三方面来做:一是所有与家庭活动相关的任务,都应分工。比如做饭,有的人负责采买,有的人负责烹饪,有的人负责布置餐桌和收拾碗筷等,即便是孩子,也要承担与年龄相符的任务。二是在家人遇到困难时,都尽力给予支持。比如有人生病了,家庭成员间可轮流排班看望和照顾,协调好时间和精力,避免只让一个人承受压力。三是定期举行家庭聚会,用这种仪式感来让彼此确认家庭活动是生活中很重要的一环。

  当然,家庭中每个人对亲情的重视程度、维系亲密的能力不一样。这时,优秀的养亲者要主动带一带疏离者。不建议用说教的方式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和要履行的义务,而是用行动做表率,让对方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他自然会心悦诚服并成为其中一员。

  丰富养亲方式。珍视亲情是一种心态,而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比如有的人喜欢和家人一起出游、在大自然里徒步,有的人倾向于和亲人在网络游戏中建立联系,有的人偏好安排一场精心准备的家宴……其实,只要能达成共识和有效沟通,具体采取什么形式并不重要。

  家里有两代人的,对彼此的养亲方式抱有尊重、宽容的态度尤为重要。有些老人可能看不惯后辈“线上”的联系,而年轻人则可能觉得没必要时时“线下”见面。此时就需要互相迁就,不要对养亲持有僵化的观念。只要能融洽地聚在一起,不论是自己动手做饭还是点外卖、举行一次大规模聚会还是偶尔一起吃几顿晚饭、送给对方奢侈品还是手作物件等,都会带来快乐和难忘的回忆。

  扩大养亲定义。现代人对“亲”的理解越来越宽泛,血缘关系比较远的、家住得近的、兴趣爱好合得来的,都可以纳入亲的范畴。因此,在“小家”之外,适当纳入“大家”,一起参与上述的养亲活动,可建立更多元、稳固的相互支持系统。

  接纳养亲压力。维系亲情需要付出不少时间、精力,这可能会成为自身压力的来源。这时候,一方面要接纳有得必有失,另一方面也要懂得表达和求助,让其他家庭成员意识到此时的你也需要关怀和帮忙。另外,尽量让养亲活动简单化,每顿聚餐、每场聚会、每次活动不需要大操大办,氛围朴素亲切即可,都能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压力。

© 2008-2025 byb.cn
北京有什么健康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