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致癌越来越多

    【byb.cn 】(来源:生命时报)乙肝仍为首因 酗酒肥胖加剧 脂肪肝致癌越来越多


  青海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 尚春香

  《生命时报》 2024-06-07 第1806期 第18版

  肝癌是死亡率较高的难治性恶性肿瘤。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1990~2019年,我国肝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明显下降趋势;但预计到2044年,我国肝癌年发病人数仍有16万人左右,死亡人数约14万人。总体来说,30年间我国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经有了明显下降,但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我国肝癌发病情况存在几个特点。

  一是男多女少。男性人群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比例约为2:1~4:1。

  二是地区发展不均衡。西部地区肝癌发病率高于东部地区,农村高于城市。

  三是增龄效应明显。肝癌平均发病年龄在不断升高,男性平均发病年龄从2000年的58岁增加到2014年的62岁,女性从2000年的64岁增加到2014年的69岁。目前,肝癌集中发病年龄在40~65岁,高峰年龄为60岁左右

  四是以病毒性肝炎为主要诱因。在我国,慢性乙肝是肝癌的首要危险因素,乙肝病毒携带者中有10%~25%可进展至肝癌。

  五是早诊率低。肝癌早期表现很不典型,容易被忽视,70%~80%的患者就诊时已是中晚期。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肝癌的诱因也发生了变化,因代谢问题引发的肝损伤日益增多。有研究表明,我国40岁以上人群中,酒精性肝病与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患病率高达40.3%,而这会带来不小的肝癌风险。一项对13万代谢异常肝病患者的研究显示,其肝癌发病风险比普通人高3.51倍。同时,因肥胖、糖尿病、血脂异常、代谢综合征等引发的慢性肝损伤也未得到足够重视。很多人不清楚,肝脏在慢性炎症的长期刺激下,很有可能发生肝癌,且治疗起来更为棘手。

  可喜的是,30年来我国的肝癌诊疗技术取得了不小的突破,手段更为多样、疗效更为精准。

  从前,肝癌的主要筛查手段是超声检查和血清甲胎蛋白(AFP)联合检测。然而,AFP检测的灵敏度较低,超声检查则主要依靠医生的经验和手法,小于2厘米的肝癌检出率较低。现在,除了AFP和超声,临床还可以联合异常凝血酶原、甲胎蛋白异质体联合检测,进一步提高了早期肝癌的检出率。特别是cfDNA全基因组测序等新技术的出现,包括能谱CT、肝胆特异性对比剂等,使得肝癌的早筛诊断效能出现巨大飞跃。

  在治疗方面,外科、介入、放疗和药物等多种治疗方式都有了长足进步。随着腹腔镜、外科机器人手术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原本不可切的巨块型肝癌(大于10厘米),现在也能进行手术,且尽可能使患者的创口更小、恢复更快。对于无法直接手术的中晚期及转移性肝癌,介入疗法为患者带来了新的生机。目前,使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TACE)或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等局部微创治疗,联合全身的靶向或免疫治疗,可进行手术转化。肝癌药物也从化疗时代发展到靶向时代,现在又进入免疫时代,靶向药物和免疫药物联合使用,使肝癌患者的生存率将近翻倍。

  虽然我国肝癌患者的生存和预后都有显著提高,但5年生存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未来,早诊早治是提升肝癌生存率的关键,要进一步扩大人群早筛覆盖面,同时着力提高肝癌的整体诊治水平,减少地区差异,让肝癌患者实现长期生存。

© 2008-2024 byb.cn
北京有什么健康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