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饮料好比“水炸弹”

    【byb.cn 】(来源:生命时报)含有重磅成分咖啡因,常喝轻则心悸、血压升高,重则死亡,能量饮料好比“水炸弹”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营养师    石正莉


  前不久,英国圣托马斯医院的研究员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一个病例:一名21岁的年轻男性因严重的双心室心力衰竭被送进重症监护室进行治疗,原因是他在过去2年里,平均每天喝2升能量饮料(很多媒体将其翻译为功能饮料),最终引发了心衰。


  现行的国家标准中,并没有“功能饮料”这一个类别,它的学名叫“特殊用途饮料”,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一是运动饮料,添加了营养成分,比如维生素C、B族维生素等。其营养素构成和含量能适应运动或重体力活动人群的生理特点,能为机体补充水分、电解质和能量,营养素可被迅速吸收,比如佳得乐、健力宝、尖叫等。二是营养素饮料,添加适量的食品营养强化剂,以补充机体营养需要的制品,比如脉动。三是能量饮料,添加了营养素和其他特定成分,包括单糖(葡萄糖、果糖等)、B族维生素、牛磺酸、咖啡因等,能为机体补充能量,或加速能量释放和吸收的制品,比如红牛、魔爪能量饮料。四是电解质饮料,添加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和其他成分,能为机体补充新陈代谢消耗的电解质、水分的制品,比如宝矿力水特。


  不难看出,功能饮料的首要受众是运动员以及其他高体力劳动者,目的在于帮他们补充水分、电解质、能量,提高运动和工作表现。但这类饮料现在越来越受普通人的青睐,尤其是年轻人,甚至不少小孩子,由于对功能饮料并不完全了解而当普通饮料喝,有些还认为它们有利健康。


  事实恰恰相反。这当中,我们最应该小心的是能量饮料。能量饮料中含有一个“重磅”成分——咖啡因。不同的产品咖啡因含量不同,数据显示,每240毫升功能饮料中含咖啡因70~316毫克。随着社交媒体、广告等的大力宣传,能量饮料开始频繁出现在普通人的日常饮食中,尤其是12~34岁年龄段的人群。最新数据统计,美国12~17岁青少年人群中,大概30%有摄入能量饮料的习惯。


  不少临床病例和科学研究指向了一个事实:因为大剂量咖啡因,以及其他提取于植物的兴奋剂的存在,无论是短期大剂量,还是长期大剂量喝能量饮料,都可能引起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胃肠道系统的不良反应,比如心悸、血压升高、心律失常、冠状动脉痉挛、焦虑等;极端情况下,还可能导致死亡。


  普通成年人如果能保持少量、低频次的节奏摄入能量饮料,是相对安全的,而且最好选择中、高强度运动后再喝。同时要注意,不要混合酒精,睡觉前6小时内不要喝。需要特别提醒的是,一些特殊人群最好完全规避能量饮料,或者咨询医生、营养师等专业人士后,确定安全剂量后再摄入,包括儿童、青少年、孕妇、哺乳期妇女、咖啡因敏感者、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疾病患者。


  除能量饮料外,不含咖啡因的功能饮料也不是绝对安全,因为不少产品中含有大量简单糖,比如蔗糖、果葡糖浆等。普通人的生活节奏不会大量脱水,也不会大量消耗营养储备,所以只要保证饮水充分、膳食模式健康,就能满足身体需求,不需要通过饮料去额外补充。相反,在身体不缺乏的情况下大量喝这些饮料,会将自己置于糖、能量摄入超标的风险中,最终落得超重、肥胖的结局,和最初养生、保健的初心背道而驰。
© 2008-2024 byb.cn
北京有什么健康科技有限公司